“衡”分享|浅谈四川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二十大以来,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竹林产业完美契合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大力保护和培育优质竹林资源,构建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国家及地区均出台有关政策支持竹林产业高质量发展,并给以明确目标。四川省到2025年全省竹林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竹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到2035年,竹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四川水源丰富、气候适宜和土壤肥沃,为竹子的生长提供了极佳的条件。据统计,2023年四川省竹林面积为1841万亩,位居全国第二,实现竹业总产值1112.3亿元。竹林面积较大的前三名分别为泸州市405万亩、宜宾市334万亩、乐山市250.8万亩。竹产业综合产值较大的前三名分别为宜宾市385亿元、泸州市355亿元、乐山市124.5亿元。面积和产值占比如下图所示:

  四川同时拥有丰富的竹子品种资源,品种包括毛竹、楠竹、慈竹、绵竹、刚竹、金镶玉竹、紫竹等。丰富的竹品种资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其中毛竹高大挺拔,茎秆粗壮,是建筑、竹编和造纸的优良材料;楠竹材质坚韧,用途广泛,可用在建筑、家具制造等领域;慈竹柔韧性好,常用于编织竹器。

  竹产业主要产出为:传统竹制品(日用品、工艺品)、竹材人造板、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和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10大类,几千个品种,应用领域已发展到建筑、造纸、新材料、家具、包装、运输、医药、食品、纺织、旅游等。据统计,全国近三分之二的竹浆纸在四川生产,四川每年生产超过190万吨竹浆,占全国竹浆总产能的七成以上。据2022年数据,四川省竹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竹产品高转化率和附加值,使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广阔。

  截至2024年6月,四川省共有竹产品的初加工公司2000余个,精深加工公司400余家,年加工竹材超过1000万吨。其中泸州市竹类加工公司545家、宜宾市竹类加工企业408家。

  四川省竹林资源多分布在丘陵低山区,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受农村劳动力缺乏、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等因素影响,多数竹林经营管理粗放,单产较低。2023年,四川省现代竹林基地面积1100万亩,比重约59.8%。低效竹林的根本原因包括竹林产权分散,养护人力不足,以及竹区交通不便,维护成本高。

  竹区公路数量不足、断头路多、通行能力弱,导致竹资源采集利用率低。2022年,四川省竹区道路达到17600公里,竹林面积1835万亩,平均路网密度约0.96米/亩;同期,福建省竹区道路达到64322公里,竹林面积1845万亩,平均路网密度约3.49米/亩。四川省竹区道路密度仅为福建省的28%,这导致竹林可及度低,竹材、竹笋采运成本居高不下,竹林的生态资源、景观资源、文化资源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笋用竹区灌溉设施缺乏,靠天吃饭普遍,导致出笋不齐、大小年明显。

  竹加工企业大多生产规模小,产品趋同,市场竞争力弱。多数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研发更新缓慢,致使传统加工产能过剩。近年,受国外木浆大量涌入和环保政策的影响,竹浆企业产销价格倒挂严重,经营艰难。

  针对竹产业资金需求大、收益快的特点,建议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在上述竹产业政策支持下,以及“天府森林四库”实施的背景下,11月25日全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会议在达州市召开,国开行四川省分行、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四川银行等6大在川金融机构发布支持“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支持政策。

  将农户手中的分散竹林流转到客户名下,形成连片竹林。对流转后的竹林进行整地、补栽移栽、抚育管护、施肥、病虫防治等种植生产活动,以达到高产林地的目的。同时完善林区道路、排灌系统等提升林地的基础设施。通过以上措施,不但提升了竹林的品质及产量,还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形成可观效益。

  不改变竹林产权的基础上,与农户合作,为其建设竹林基础设施、提供优良竹苗品种、并进行种植技术指导、解决销售经营渠道等。销售竹产品后的收益按特殊的比例分红给客户,达到客户与农户共赢的模式。

  销售渠道上可以和当地及周边大型竹加工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为加工厂提供质优量大的原材料。

  综上,四川竹产业具有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资金政策支持等优势,竹产业市场巨大。

  衡立泰咨询具有专家优势、行业经验,可为各地地方国企/平台公司在上述领域提供策划、项目融资及全过程项目管理等专业咨询服务,欢迎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