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山东非遗之美:第二届“阅见非遗”征文大赛颁奖盛典回顾

  2024年11月11日,上海图书馆东馆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盛事——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联合主办的“阅见非遗”第二届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这次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创作凝聚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彰显了中国古老和现代交汇的独特魅力。

  本届征文大赛吸引了近十万份作品,创作字数超过20亿,充分体现了中国网络文学的蓬勃生机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在颁奖仪式上,获奖作品如同一扇窗,带领读者进一步探索那些即将被遗忘的民族手艺和传统技艺。在金奖作品《泼刀行》中,作者通过描绘中华传统武术和陕西特色民俗,将西安鼓乐、秦腔、社火等百余项非遗元素巧妙融入小说中,体现了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完美结合。

  银奖和铜奖的作品同样精彩,《一揽芳华》《仙工开物》《天津人永不掉SAN》等精品力作,让人惊叹于作者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学的精湛把握。这些作品以网络文学为载体,不仅传承了非遗文化,更使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众多获奖作品中,花潘的《秘烬》引起了特别的关注。作品中融合了山东省级非遗项目——锦灰堆。花潘在采访中表示,她在创作《秘烬》时,体验了用线香制作锦灰堆书签的过程,正是这种体验使她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和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作品中的四个篇章灵感源于锦灰堆的创作过程,从“无序”到“有序”,再转变为“整理残破”到“促发新生”,展现了一种既传统又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阅见非遗”征文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文化自信的提升贡献了力量。在当今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如何将非遗文化进行现代诠释,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思考的课题。这不仅是对文化的延续,更是对民族身份的重新凝视。随着颁奖仪式的进行,第三届“阅见非遗”征文大赛也真正开始启动,预示着这一文化盛事将持续发光发热。

  未来,网络文学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创新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将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推向更广泛的受众。许多参与大赛的作品,如获奖的《我本无意成仙》《一纸千金》等,都在逐步推进有声、出版、动漫及影视化的改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怎么样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同时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是下一步面临的挑战。

  “阅见非遗”不仅是一场征文比赛,它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平台,不仅让优秀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与发扬,也让当代青年在参与中找到文化认同感,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随着各类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与推广,期待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保护和弘扬非遗的事业中,一同推动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