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院有“看头”乡民有“奔头”
东南网4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罗小春 戴敏 通讯员 温连光) “这个宅院太漂亮了,各种色彩的三角梅花团锦簇,比朋友圈的相片还要美。”3日,在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东阳村乡民张峥荣家的宅院里,游客李雯对眼前的美景拍案叫绝。
张峥荣家的宅院,这两年成为本地爆火的网红打卡点。出于喜好,张峥荣喜爱在自家院里种些花花草草,跟着时间推移,宅院里的花盆渐渐的变多。“以三角梅为主,1000平方米的宅院种满了三角梅、多肉和枫树等,光三角梅就有上百种。每天都有好几拨游客来,热烈得很。”
目之所及皆美景。近年来,新罗将“美丽宅院”建造归入村庄复兴总体规划,构建起“一户一景、一村一画、一镇一韵”的全域景象体系。
建造美丽宅院,不是大动土木。“宅院的墙是几十年前建的石头墙,曾经的旧水缸变成了花盆,这样接地气的景致让游客感到很亲热。”张峥荣说。
赏花热带动构成赏花经济。张峥荣将小院改构成茶歇空间,游客能够在此参观休闲,今年前两个月招待游客3000多人次。“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农产品出售。有的游客想购买三角梅带回去栽种,无意中又拓荒了一项新的生意。”张峥荣说。
“网红宅院”的呈现,让村子有了不小的改变。村里在路途两边种上了三角梅,有的乡民也开端打造自家宅院。“现在咱们每天都清扫房前屋后卫生,空闲时收拾一下门前的花草,咱们的日子就像门前的三角梅相同,越来越美丽。”东阳村乡民的话道出了对未来的期盼。
除了欣赏争奇斗艳的三角梅、围炉煮茶,在新罗,当地还将13个传统村落归入“美丽宅院”建造体系,建立非遗工坊、乡贤文明馆等,丰厚游客体会。在规划规划中,重视保存乡土肌理,选用“微改造、精提高”战略:江山镇铜砵村依托百年古厝群,将裸房整治与“灰瓦白墙”传统面貌结合,打造网红打卡街巷;东肖镇东堀村整合20亩农田打造研学采摘园,配套建造闽台乡建乡创民宿集群,构成“宅院+田园+研学”的复合业态;在雁石镇云山村,绳武堂、婺德堂、承启堂等400年古厝群经过“修旧如旧”,变身研学写生基地,2023年以来,当地累计补葺历史修建90余处,打造“修建可阅览、文明可接触”的活态样本。
为破解建造改造资金难题,新罗探究“政府奖补+村企协作+乡贤众筹”多元投入机制。万安镇竹贯村引进社会资本改造百年老宅,建成非遗花灯传习所,年招待游客超2万人次;江山镇范家小院经过“企业+农户”形式开展温泉民宿,带动周边5户乡民年增收8万元以上。
据统计,新罗已培养“宅院经济”示范点46个,构成花卉苗木、特征餐饮、手作体会等六大业态,累计建成“美丽村庄宅院”650户、微景象247处、小公园39个,“一户一景、一村一画、一镇一韵”的全域景象体系雏形闪现。
“咱们正探究‘美丽宅院+数字村庄’形式。”新罗区村庄复兴局担任的人介绍,经过建立才智办理渠道,完成宅院经济线上展销、环境整改管理实时监控,第一批20个试点村已接入数字体系。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环境美”到“开展美”,新罗经过“美丽宅院+”建造,不只让村庄颜值继续改写,更走出一条生态美、工业兴、大众富的交融开展之路。
下一篇: 兰州-智慧园林的未来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