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子做出绿色大文章(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①)

  “美丽中国”版特开设“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栏目,今日刊发第一期,以飨读者。

  竹条纷敷,青翠森肃。在全球已知的1642种竹类植物中,中国就拥有800多种,是当之无愧的“竹子王国”。截至2021年10月,中国竹林面积已超过1亿亩,竹材年产量约为4000万吨。不过,这一个数字只占竹林可采伐量的1/4左右,仍有大量竹类资源被闲置。

  “竹子就是要‘砍’的。”国际竹藤中心主任、中国竹产业协会会长费本华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竹子是自然赋予人类宝贵的可再生资源,科学合理地采伐竹子不但不会破坏竹林生长,还能调节竹林结构,提高竹林质量,促进竹林稳产高产,充分的发挥竹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国际竹藤中心的会议室里,竹桌、竹椅、竹制笔筒和纸巾盒等物件触手可及。费本华和记者说,竹制器具在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居室环境品质的同时,其实还是一个又一个“固碳神器”。

  在全球共谋绿色发展的当下,竹子更是一笔可堪大用的天然财富。随着中国竹产业的蓬勃发展,竹类资源的管理利用和技术创新越来越走向世界前列,饱含中国智慧的“竹方案”折射出绿色未来的无限可能。

  从深埋地下的笋芽,到亭亭而立的茎秆,竹的生长并不像树木那样“默默良久”。研究显示,竹在一天之内的最高生长速度可达1.21米,平均两三个月就能完成粗生长,三到五年即可成林。在自然寿命之内,竹就像一台年年出笋、自我更新的“永动机”。

  有这样一批生机勃勃的“永动机”,取代了轰鸣不已的采煤设备,成为山东肥城北部矿区的“新主”。原来,肥城过去虽因煤而兴,但煤矿开采后形成的塌陷地却给这座小城留下丑陋的“疤痕”。为实施生态修复,肥城在国际竹藤中心专家的指导下,连年开展“竹绿矿区”行动,充分的发挥竹子生长周期短、景观效果好、产品多元化的优势,在采煤塌陷地上栽植竹林,将一片不毛之地打造成了市民赏竹游玩的生态乐园。

  “不刚不柔,非草非木”“或茂沙水,或挺岩陆”,古人观竹,望其挺拔身姿,称其有节有度。中国人在以竹为友的漫长岁月中,不仅崇尚虚心谦逊、正直坚韧的竹之品格,还发掘出竹在建筑、日用品、饮食等方面的多种用途,成为开发利用竹类资源的先行者。

  “竹子生长速度快,光合效能高,毛竹在5年左右能达到碳储量的最大值,材质也成长到最佳水平。这时就应及时采伐,将碳储量固定在竹材或竹制品当中。”费本华介绍称,当竹材被制备成建筑、家具等产品后,对二氧化碳有长期封存作用,其中竹建材固碳时间能长达50年,家具一般能够固碳20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自身生命周期较短的竹子,在被采伐加工和循环利用后,却能将储碳固碳这一“职业生命”的周期延长。而相较于碳捕集等技术的成本,竹子显然给出了一份亮眼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为了让竹制品的固碳时长最大化,费本华建议要以 “大材大用,中材中用,小材小用,循环利用”的思路采伐利用竹类资源。“竹子应依据尺寸大小分类采伐利用。当建筑用的大片竹材到达常规使用的寿命后,可经过循环利用制成家具、护栏格栅、纸张乃至生物炭等二次、三次产品,这对于减排降碳意义重大。”费本华说。

  小到面巾纸、吸管、餐具、香签,大到房屋建材、货车车厢底板,源自中国的各类竹产品畅销世界多国。与之相应的是,中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正在加快,优质竹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正在加强。统计显示,中国竹产业产值从2010年的820.97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3217.98亿元。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

  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中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生物基材料,可被用于制作水利、市政、交通等管廊设施。费本华和记者说,相较于传统的铸铁等材质管道,竹缠绕管道具有重量轻、韧性好、强度高、可降解再生等优势。据了解,如果用竹缠绕复合材料代替水泥、钢铁和塑料等高耗能高污染材料,减碳效果十分明显:以年产1000万吨的竹缠绕复合管代替螺旋焊管,能够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23万吨。

  多年来,中国不仅努力培育自己的竹产业优势,还通过分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和经验,帮助同样有着非常丰富竹资源的国家和地区脱贫致富、改善环境。

  7月7日,一期围绕竹子家具、灯具设计与加工的培训班在线名来自厄瓜多尔的学员师从国际竹藤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及部分竹企业的专家,了解学习中国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据了解,国际竹藤中心近年来已为厄瓜多尔举办了4期双边国际培训班,主题涉及竹子加工、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灾后重建中的竹资源创新利用等多个角度,共培训了近200名高级官员和技术人员。先前,厄方提出想学习竹编技术,中方就派专家实地了解当地竹种资源类型和立地条件,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便于厄瓜多尔的从业者就地取材,通过竹编增加工艺品的附加值,获得实在的收益。

  不只是厄瓜多尔,中国分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的“朋友圈”正在扩大。在非洲,中国全力支持国际竹藤组织发起的“非洲小农户生计发展项目”,以技术培养和训练向加纳等地的小农户传授保护、种植、采伐、管理竹林的经验,帮他们进入竹产品价值链。未来,中非竹子中心将落地埃塞俄比亚,开展综合科研与培训工作,助力非洲更好发展竹藤产业。

  费本华表示,为了更进一步探索实现竹林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的路径,助力竹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未来将尝试建设竹林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生态经济示范区,在试点中充分的发挥竹林多重效益的更优模式,为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增添中国智慧。

  当天,由国际竹藤组织提出的“以竹代塑”倡议被列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并将由中国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着力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评估报告,在整个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2 亿吨塑料制品中,约有70亿吨成为了塑料垃圾,而这些塑料垃圾的回收率不足10%。寻找塑料替代品是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为生长广泛的生物质材料,竹子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方面大有可为。竹材用途广泛,可实现全竹利用,基本上没有废料。竹产品多元丰富,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品种类型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陆文明和记者说:“更重要的是,竹制品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保持低碳水平甚至负碳足迹。从碳汇过程来看,竹产品与塑料产品相比,碳足迹为负值。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青青翠竹禀天然。竹子在应对一系列全球挑战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7个与竹子紧密关联,包括消除贫困、廉价和清洁能源、可持续城市和社区、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陆地生物、全球伙伴关系等。

  保护是为越来越好的发展,发展是为越来越好的保护,保护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随着竹材利用的科学技术创新,竹子的应用将更广泛,代替塑料的领域也将越来越广,在生产生活、各行各业的赋能也将越来越强。”陆文明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