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授牌仪式在昆明举行

  举行,该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保护古树茶资源、传承古树茶文化、推动古树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保障。是云南茶产业迈向更高层次、更深层次发展的重要一步。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对古树茶文化的一次系统化梳理,更是推动产业标准化、学术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授牌仪式由云南省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云南省专家协会副秘书长余思年主持;云南省专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皮宗武宣读“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批复。

  应邀出席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成立授牌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主要有:云南省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昆明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兼院长、神经外科博士生导师冯忠堂;云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高级经济师吴卫平;云南省专家协会会长、研究员陈继顺;云南省专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皮宗武;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原巡视员、云南省专家协会名誉会长研究员杨汝鉴;云南省中医院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云南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中医肾内科学科带头人李琦教授;云南省针灸协会副会长、昆明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韩励兵教授;云南省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云南省专家协会副秘书长余思年;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院长包崇蕾等。

  在授牌仪式上,云南省专家协会会长陈继顺首先发言,对云南古树茶研究院成立表示高度赞扬,他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共同见证云南古树茶研究院的成立。这是云南茶产业发展历史中的一件盛事,也是所有热爱古树茶的人们的一个重要时刻。

  云南,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是古树茶的重要发源地。古茶树犹如大自然馈赠的绿色瑰宝,它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每一棵古茶树,都是一部活着的史书,其茶叶蕴含着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内涵。然而,长期以来,古树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成立云南古树茶研究院,旨在为古树茶的保护、研究、开发和推广搭建一个高端的平台。

  在保护方面,研究院将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古树茶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诸多威胁,如生态环境变化、过度采摘等。研究院将深入研究古茶树的生态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确保这些珍贵的古茶树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延续它们的生命,传承它们的基因。这不仅是对云南茶树资源的保护,更是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贡献。

  在研究领域,研究院将开启古树茶的科学探索之旅。我们将深入研究古树茶的品种特性、茶叶品质形成机制、营养成分以及独特风味的奥秘。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基因层面到化学物质分析,全面解读古树茶的独特之处。这将为古树茶的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挖掘古树茶在健康养生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开发与推广是研究院的又一重要使命。云南古树茶有着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但目前在市场上的开发和推广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院将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与茶企、茶农的合作,共同开发古树茶相关的新产品,创新产品形式,拓展产品品种类型,满足多种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推广方面,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向国内外消费者传播古树茶的文化价值、健康价值和独特魅力,提升云南古树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云南古树茶。

  我们相信,云南古树茶研究院的成立,将汇聚众多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热爱古树茶的人士。大家将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为古树茶的发展出谋划策。我们协会也将全力支持研究院的发展,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行业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授牌仪式上,由陈继顺会长为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院长包崇蕾授牌并颁发聘书;紧接着,冯忠堂、吴卫平、皮忠武、扬汝鉴、李琦、韩励兵等各位领导为研究院副院长王志清、专家主任高林瑞教授、专家组陈丹丹、夏万勋、程加烈、玉迈、李妮妮等人颁发了聘书。

  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院长包崇蕾在授牌仪式上作了重要发言,对云南古树茶研究院成立发表感言,并对研究院成立后的各项工作作了重要阐述。她说,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共同见证云南古树茶研究院的成立。

  “好山好水出好茶 , 一芽一叶吐芳华”。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古树茶资源。这些古老的茶树,历经岁月沧桑,承载着千年的茶文化,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是云南茶产业的根基,更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随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古树茶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保护、品质提升、品牌建设、科学技术创新等。

  省委、省政府《云南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明白准确地提出的“将云南打造变成全球普洱茶之都、全球顶级规模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心、中国有机茶第一省、民族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到2025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000亿元”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古树茶研究院的成立,可谓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秉承“汲古开今,云茶复兴”理念,以定制古树茶的标准体系为抓手,继往开来,促进古树茶产业焕发新活力,领航云茶全面复兴;以“构建云南古树茶专业标准体系,推动云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使命,建全采摘、制作、原料、树龄、口感、贮存等环节的古树茶标准体系,涵盖基础标准、安全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标准,维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市场形象。推动云茶产业科学、持续、规范发展,实现种植生态化、加工精细化、市场有序化,达成综合效益最大化;研究院将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古树茶研究平台,成为中国古树茶权威研究机构。

  研究院将组建专家学术委员会与产学研究所;下设五个研究室,分别致力于:保护促进、文化传播、健康价值、产业创新、工艺标准;同时设立四个中心,专用于:古树茶检测、古树茶评估、古树茶认证与古树茶品鉴;另外,研究院将建立古树茶大数据库与古树茶实物标本库,为标准制定作为实物依据,为教学培训作为生动素材,为文化传承作为重要载体,为真伪鉴别作为权威对照,维护市场秩序;最终持续推动古树茶产业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此外,还将构建云南古树茶资源库、古树茶旅驿站等,是集古树茶资源研究、保护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推广、成果转化、文化传播、认证评估、数据库、标本库建设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研究院成立后,将逐渐组建由院长,产学研用副院长、专家主任、专家各科所、秘书处、办公室、品宣处等机构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副院长王志清也作了发言,他说,据资料可查,目前我国古茶树分布总面积331.1万亩,我们云南省分布总面积329.6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99.54%,全国古茶树资源5616.66万株,我们云南分布着5494.67万株。中国古茶树资源占世界的90%以上,云南占全国的90%以上。

  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成立后,将在构建系统化的古树茶培训体系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以及助力云南古树茶走向国际舞台上下功夫:

  整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建立覆盖基础学习、专业研修、行业进阶的多层次课程教学体系;结合数字化、科技化手段,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古树茶文化能够更广泛、更便捷地传播;组织高质量的茶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业内专家、资深茶人、科研机构一同探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让学员不仅能学习到知识,还能参与行业前沿交流;研究院将与茶企、茶农、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搭建茶产业智库,促进学术研究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

  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论坛、当地考验查证、技术研讨会,让研究成果能够落地转化,为茶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关注古树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融入生态保护理念,推动绿色茶产业的建设;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培养一批既懂茶文化、又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为云南茶产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借助研究院的平台,搭建云南古树茶对外交流的桥梁,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云南古树茶的魅力;结合市场推广,探索如何让古树茶文化与现代消费者需求更好地结合,使云南茶叶品牌在全球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专家主任、普洱学院、中国生物发酵协会专家委员、教授高林瑞还就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化科研开发专题作了发言,他说,云南是古茶树的富集地。根据《中国古茶树资源状况白皮书(2024)》的数据,全国古茶树共有5624.26万株,其中,其中云南约5494.67万株,占比97.7%。云南有88个野生茶树种群,128个古茶园,比如:贺开古茶园、景迈山古茶园、布朗山古茶山、困麓山古茶园、白莺山古茶园、秧塔古茶园等。这些丰富古茶树资源是云南独特自然环境孕育而成的,独一无二,很难复制。

  这些古茶园不仅仅具备生态价值、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而且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云南古茶园生态好,茶叶品质优等,而且连片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云南古树茶被市场认可,并广受市场追捧。

  近几年,随着古树茶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古茶树的保护、古茶园的生态恢复、古茶树的营养与病虫害管理、古树茶的精深加工、古树茶文化研究等研究已迫在眉睫。

  “云南省古树茶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古茶树种质资源奥秘,探究古茶树生态保护策略,探索古树茶可持续开发路径,加大古树茶精深加工研究,加大古茶树组培研究,加大古茶园专用肥研究,这既是对古茶树珍稀资源的守护,又极大地拓展了古树茶产业链。

  水与茶的关系茶因水而活,水得茶而香。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明代熊明遇《罗芥茶记》也说:“烹茶,水之功居大。”明代许次纾《茶疏》曰:“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用好水泡次一点的茶,茶性会借由水充分显现出来,变为好茶;反之,倘若用差的水泡好茶,茶反而变得平庸了。在我看来,茶与水,鱼水情深!就像连体姊妹一样,不可分离。

相关文章